法師專修念佛法門,其學法淵源深厚。
早年師承煮雲法師,專修精進佛七,而煮雲法師更是台灣創辦精進佛七的先驅。
又承襲懺雲法師的教導,學習齋戒學會與佛七的修持方法,懺雲法師的佛七活動在當時的大專院校學生間廣受歡迎。
煮公法師及懺公法師所辦的佛七一動一靜,師父結合兩位大德的精要,使令大眾能在紛擾的世緣中,能夠攝心攝行地念佛,契心為要、三根普被。
師父常以「因果人」自稱,他不以說法為主,而是透過自身的修行經歷,引導大眾體悟因果的真實義。
師父常說:「可以不相信任何宗教,但一定要相信因果。造善因、得善果;念佛因、終必得佛果。」
出家初期,法師因感念四恩、欲懺悔業障並為眾生祈福,以「三步一拜」的艱辛方式,環島兩圈,總計超過一千八百公里,展現了深切的願行。隨後,更閉修近二十年,日夜精進於念佛、坐禪、研究經藏,以此累積深厚的證量。
2023年底,法師帶著殘障五十餘年之軀,完成徒步環島一周的迴向後,便再度投入弘法利生的行列,廣宣淨土法門。依眾生不同的根器,分別舉辦動態的法會(慧行),如藥師寶懺、金剛對卷、焰口蒙山;以及靜態的齋戒念佛(戒行),如佛一、佛三、佛七。
法師期許大眾能解行並濟,藉由這些修持以消除業障、昇華智慧,達到冥陽兩利,並堅守「千經萬論同歸彌陀願海,不忘念佛之初心」的宗旨。
年輕時,法師便經常舉辦大型佛七,並提倡青少年念佛,可見師父對念佛法門的熱忱與推廣。
由於在念佛法門中獲得巨大的感應,深信唯有念佛方能了脫生死,依著殘障的身軀,出家四十餘年來難行能行,始終以「精進念佛」為核心。並發下宏願,不蓋寺廟、不做常住,僅做一介布衣行僧,以十方為道場,致力昌隆淨土法門,引領眾生能得一心不亂,不亂念佛而成佛。
閉修20年後被鄭居士請出,並於2023年起陸續在台灣成立兩處居士道場,每月定期舉辦齋戒佛一,也受美國楊居士之邀前往中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美國等地弘法。
弘遠法師的修行之路,引導國內外信眾對佛法的認知-正信、正念、正行。體現了對淨土法門的解行並濟(理當知、事當行),將佛法融入生活的慈悲願行。從早年的行腳苦修,到閉關的靜思(從有漏之定,入無漏之慧),再到如今的廣宣流佈,師父的每一個腳步都充滿了對眾生的憐憫關懷與對至臻佛法的追求。祈願所有聞者、修者,皆能同霑法喜,在念佛聲中,與彌陀願海相契,共證菩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