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專區
Dharma Writings Section
Dharma Writings Section
本區收錄佛法基礎知識、修行引導、法義淺說等文章內容
This section contains articles on fundamental Buddhist teachings, guidance for spiritual practice, and introductory explanations of Dharma principles.
皈依,有投靠、回歸的意思。
譬如遊子返家,我們即是在娑婆世界遊蕩受苦的孩子,而佛就是我們的父母,佛法是我們的家與歸屬。
皈依三寶: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
皈依佛,以佛為師,盡形壽(從現在起到命終時),不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。
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的智者就是佛。
世間乃至宇宙萬物萬法的事情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覺,智慧、行為、品格都圓滿,萬德成就者。
世間上曾經生活過一個人,叫做「悉達多·喬達摩」,他是一位太子,不繼承王位、放棄世間的財富名利,以及各種享樂諸事,看透了生老病死和無常,想要找一個永遠不會生老病死苦難的方法,所以出家修行,最後在菩提樹下開悟,佛號「釋迦牟尼佛」。
大家耳熟能詳的阿彌陀佛、當來下生彌勒尊佛、觀世音菩薩、地藏王菩薩…等,都是由釋迦牟尼佛,這位在2500多年前曾經在地球上成佛的人親口告訴弟子,並由弟子記錄下來流傳至今,今天的我們才能知曉原來有這麼多佛菩薩。
很多人不明白佛與其他神明有什麼不一樣?台灣信仰多半是佛教、道教、民間傳統神話結合後的多神信仰。
佛教裡頭我們皈依的只有佛、菩薩,其他神祇皆為外道,皈依後只需尊敬問訊,就像人與人之間祥和的打個招呼一樣,心裡要明白我們是佛弟子,皈依佛投靠了祂,不皈依投靠其它神祇。
佛經有記載,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,還要再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有下一個佛出世,下一個佛是「當來下生彌勒尊佛」。在這之間若有人自稱是佛菩薩,佛弟子要有智慧的分辨、明白,那不是佛,以免以訛傳訛,破壞正法,反而造罪。
皈依法,以法為師,盡形壽,不皈依外道典籍。
什麼是法呢?
由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出來的教導即稱為「法」,也就是「佛經」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,例如:佛說阿彌陀經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等。法是佛陀教育弟子了脫人世間各種苦難的方法,認識真理、遠離煩惱,所以身為佛弟子,要常常閱讀經典,深入佛法的智慧,才能幫助自己和他人從痛苦中解脫。
如何辨別哪些是佛教的經典呢?
大部分的佛教經典翻開後第一句話會是「如是我聞」或「聞如是」(依照翻譯有所差別),這句話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尊者所說,阿難尊者的神通可以將聽過、看過一遍的事情全部記起來,所以在佛陀滅度之後,阿難依照佛陀的指示,在每一個經典前都會說「如是我聞」-就像佛陀說法當時我所聽到的,這樣說出來給大家聽,今日佛經才得以流傳。
皈依僧,以僧為師,盡形壽,不皈依外道徒眾。
什麼是僧呢?
依照戒律出家受戒修行的清靜僧伽就是「僧」,出家男眾叫做比丘、出家女眾叫做比丘尼。不論男眾還是女眾的出家人,佛弟子見到了都稱一聲「師父」較比有禮貌。
皈依僧,不皈依外道徒眾。
佛陀滅度之後,佛弟子們沒有可以依止學習的對象,所以佛陀叮嚀大眾要以戒為師、稱僧為師。僧人嚴持佛陀的戒律,時常鑽研經典,與凡人的智慧不同,所以能在我們迷航的時候做導師,為人生點燃明燈、指引方向。不皈依外道徒眾,例如:牧師、乩童,甚至自稱是佛的在家人。
皈依佛的好處
皈依佛,兩足尊-福報與智慧俱足。提醒大眾福慧雙修才能圓滿。
皈依法的好處
皈依法,離欲尊-遠離貪瞋癡等煩惱,不再執著於五欲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)及六塵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的境界。遠離煩惱,心自然清靜。
皈依僧的好處
皈依僧,眾中尊-佛又叫做「世尊」,世間上最尊貴、最難得、最稀有的,佛弟子作為他的學生,學習世尊的智慧,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,所以佛弟子們在大眾之中也是最尊貴的。